
本次展览由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刘云辉担任学术主持,由神木市石峁文化研究会会长胡文高与深圳珠宝博物馆馆长助理林喆曼担任策展人。
本次应邀参展共16位当代玉质艺术家/设计师,分别是储季媛、豆肖楠、李安琪、刘明明、马洪伟、马瑞、钱亮、唐帅、汪杰、王文君、苏洁锋、孙倩、徐婧竞、徐悦涵、严翔、赵锐。
展览展出的92件石峁玉器由神木宝源博物馆提供,这批石峁玉器种类丰富,玉质温润细腻,制作工艺精湛,有石峁典型的、不同造型的玉璇玑,也有现存世仅两件的玉人面像(另一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及目前国内已知最薄的史前玉钺等重点展品。通过本次展览,这批珍贵的文物将首次亮相鹏城。这对于人们认识研究石峁玉器,了解中华民族玉文化的源起,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弥足珍贵的文物瑰宝。

其中,展出的一件玉钺材质是深绿色透闪石玉,最薄处的厚度仅为0.7毫米,是国内目前已知“最薄的史前玉钺”,充分体现了石峁玉器高超的切割打磨工艺,目前专家对于该玉钺的加工方式尚无定论。玉钺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这类形状似兵器的玉器,一般称之为“玉兵”。在此时期,玉兵主要作为一种礼器,是彰显军权的象征物品,而并非用于砍杀的实用器。在石峁城墙中常有玉刀、玉钺、玉铲等薄片带刃玉器,这就是考古界所说的“藏玉于墙”,叶舒宪先生认为这种现象正是“瑶台玉门”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