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博物馆经过对展览、场馆进行全面升级,一批新征集的重要文物也第一时间进入陈列,例如“古田”号船名牌、罗经、车钟,解放军二十八军修船厂所用工具等,都将首次与公众见面,全国首部船政裸眼3D影片以及大量体现船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造船成就的舰船模型也将首度亮相,全方位展现1866年创设船政至今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奋斗足迹。
船政文化展览全面升级 不少文物、模型首次亮相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馆舍利用原马尾造船厂综合仓库加以改造而成,分为四层,展示面积近5000平方米。一层为临展厅和公共服务大厅,基本陈列设置在二、三层,四层则是学术报告厅等场所。近日,升级改造工程已经收尾,正在准备向公众开放。

“1866年,船政在马尾诞生,造舰船、办教育、育人才、兴海军、制飞机,创造出众多举世瞩目的‘第一’和‘唯一’。全面升级后的博物馆在基本陈列的叙事理念上进行了重要改变,将船政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观察,展现中国向海图强的船政探索与时代传承。”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说。
位于三层的“闽都瑰宝 船政文化揽胜”展览,是博物馆的重要新亮点。这个全新的展陈重点聚焦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船政文化的建设成果,系统梳理了船政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核,生动展示船政教育和工业文化的发展、船政对周边社会的影响、由船政而形成的船政与海军家族、船政文化与中国海洋文化的关联等,文化外延进一步扩大。
1866年船政在马尾创办,此后在近代建造了40多艘各型舰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在船厂旧址上建成福建省马尾造船厂,沿着船政先贤的足迹,继续探索向海图强。三层展厅中的“百年传承的船政造船”展区,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尾造船厂的造船成果,包含世界最大的水泥船“古田”号、马尾造船厂学习欧洲先进造船技术建造的“闽浚2”号等各类船舶模型,以及大量珍贵文物、历史照片。



后来,“修船一厂”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后勤部船管处修船一厂”,于1958年移交地方,组建为马尾造船厂。“这是当时维修时用来固定零部件的台钳,也是目前留存的唯一一件解放军二十八军在马尾造船厂时用过的修船工具,是反映新中国成立早期船政发展历史的珍贵文物。”陈悦说。
丰富展陈形式 打造首部船政裸眼3D影片
记者了解到,全面升级后的博物馆丰富了展陈形式,综合运用漆画、艺术雕塑、场景复原、模型、声光电等多样化手段,生动讲述中国向海图强的“船政往事”以及百年薪火相传的船政精神。
位于三层展厅的全国首部船政裸眼3D影片将正式亮相,带领市民穿越千年,追寻福州的海洋梦和中华民族的向海图强梦。同时,还开辟专区展示船政文创作品。


1868年,船政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职业教育学校——船政艺圃,之后几经更名、合并、变迁,在福建乃至国内很多省份都有延续着船政职业教育血脉的学校,在福州市更是有多所高举着船政职业教育旗帜的学校。1982年船政职业教育在马尾复校,更是标志性的事件,这些院校正是中国百年职业教育的缩影。今年是船政职业教育复办40周年,船政艺圃历史展将展示老校友捐赠的课本、笔记、成绩单、徽章、毕业证书等等实物,展现船政职业教育一路走来的不平凡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