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部建筑
从晋祠博物馆大门到圣母殿这条中轴线上,经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鱼沼飞梁到达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圣母殿两侧分别有水母楼、台骀庙、苗裔堂,水边布置有多座亭台,如真趣亭、白鹤亭等:层层递进、主次、大小、远近、虛实、动静、明暗的对比营造出不断变化的空间,突出渲染主题空间,给人步移景异的环境体验和感受,在组织空间序列时,综合运用了各个手法,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山水、花草树木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突显其中部核心建筑的庄重。

北部建筑
北部从文昌宫起,经过东岳祠、关帝庙、三清洞、唐叔虞祠、朝阳洞、老君洞、云陶洞、财神洞、待凤轩、三台阁、读书台、吕祖阁。这个组团的建筑随着背后所依的山势层层叠叠,参差错落,由自然地形围合了一处幽静独立的空间,使建筑空间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殿堂楼阁在山林植物的掩映中若隐若现、错综排列,以崇楼高阁为最盛。北部建筑整体给人整齐统一,规则有序的感觉,随山势而形成了统一而又变化的一系列空间,紧凑有致,井然有序。

南部建筑
南部建筑群从胜瀛楼开始,经傅山纪念馆、同乐亭、三圣祠、难老泉至公输子祠。这部分的建筑群犹如写意的自然山水画,又如江南私家园林股的秀气清丽,风景极富诗情画意,泉流环统、水声潺潺、松风水月、亭桥点缀。再往南还有晋溪书院、董寿平美术馆、奉圣寺、舍利生生塔、留山园,共同构成一组殿宇恢弘,环境清雅幽静的空间。这些建筑虽不是同一时期所建,却好像都服从于一个精巧的总体设计,布局紧凑,错落有致。


晋祠博物馆的建筑空间极其丰富,各种空间形式组合、搭配,结合具体环境特点灵活应变、组合变化,组成了极其丰富多彩的园林建筑空间,既有传统的四合院的聚合性空间,也有符合园林风格的开敞性的外向空间,在晋祠博物馆对称之美里,实体与空间在古朴典雅的意境中,体现出不温不燥的气息,这与中国人骨子里对内敛、朴素的追求完美契合,这便是中国建筑独有的生活美学。